14
2021
-
01
“小太阳”暖人心 公司员工受新电视台专题报道
1月4日,西安电视台《你好我的城》栏目对设计服务集团暖通专业总工程师马振周进行了专题报道,用镜头展示了马振周的工作内容和成绩,从设计师视角出发,全面展示了公司近几年在暖通专业的成就。
马振周自1999年在公司参加工作以来,从助理工程师干起,一干就是21年,21年里,他志存高远,勤勉笃行,成长为高级工程师,担任公司暖通专业总工程师,同时担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委员、西安制冷学会常务理事等社会职务。
他专业知识扎实,业务能力卓越,从业以来,累计承接大中型公共建筑、医院建筑、体育场馆、大型锅炉房、特种工艺建筑等超过1000个项目的暖通设计,并积极参与技术创新,以第一编写者的身份参与1项国家级图集的编著;主编出版2项省级标准;以主要发明人的身份申请4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明专利,荣获国家、省级各类奖项28项。
追求高新技术,实现安全供暖,是他对工作的信念,在他的工作中得到了贯彻执行。近年来,环境保护越来越得到重视,清洁供暖成为新的供暖方式。他与团队潜心研究,经过市场调研,技术攻关,发现自限温电热棒不仅热能转化率高,而且相对燃煤、辐射电缆等更加安全、高效。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他和团队编辑出版了《低温辐射电热供暖系统设计与安装图集》(陕2020TJ051)和《低温辐射电热供暖系统应用技术规程》(DBJ 61/T 171-2020),填补了国内低温辐射电热棒供暖系统的空白。该技术在陕西省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发展政策技术标准培训会上得到宣贯推介,荣获第六次陕西省绿色建筑产业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马振周团队应邀参加了2020中国西部国际绿色建筑产业博览会发表了主旨演讲,为进一步加强技术成果转化,马振周团队已申报3项专利发明,4项实用新型专利。
节能高效,破解难题,是他对技术的永恒追求。长久以来,在热力及空调冷源输送过程中近端热远端冷的现象一直存在,甚至成为了暖通空调设计中的顽疾,且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2011年,他以主要编写人的身份在清华大学石兆玉教授的支持下,在冬季辗转全国各地调研,经常是室外一呆就是几个小时,甚至冻伤手脚,也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历经2年,研发出分布式供冷供热输配系统,并出版《分布式冷热输配系统用户装置设计与安装》(13K511)国家标准图集,有效解决了困扰暖通空调设计难题。通过以泵代阀、大温差输送、精准化供应、精细化设计,攻破了困扰暖通空调设计中的顽疾,且节能率达到30%以上。此项技术荣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二等奖、陕西省第十二次工程建设优秀标准设计一等奖在内的多个奖项,该项成果已经取得5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5项发明专利。
从业21年,暖通空调设计已经融进了他的血液里。仅他经手的工程,已经超过1000个,累计超过1500万平方米,约合有2100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绘制过的图纸超过12万张,约和10米高。不论项目规模大小,他都认真对待,以节能、节材、高效为标准,精心设计,倾注匠心。经常遇到紧急项目,为确保工程进度,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致力于空气品质的提高,增进老百姓居住环境的舒适度,虽然自己失去了陪伴家人的时间,但带给别人的更多。”这句话经常挂在他嘴边,也一直激励着他前进。多年的奋斗,他获得了不菲的成绩,获得了行业的认可,成为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最年轻的委员,荣获第二届“全国暖通空调杰出青年”、2017年度陕西省暖通空调制冷行业优秀设计师等多个荣誉称号。
对高新技术的追求不止步,倾注心血研究节能系统,已经成为他新的奋斗目标。目前,已形成了以马振周为核心的暖通空调技术团队,致力于暖通空调设计与研究,不菲的成绩和荣誉将激励他和他的团队迎着朝阳继续前行。长路漫漫,惟有奋斗,相信他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精品工程,研发出更多的新技术,让他这个“小太阳”温暖千家万户,引领技术更上新台阶。